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2023-10-17
別具一格的茶水分離器、腦洞大開的鑼鼓隱形泡菜壇、吸天地之靈氣的日月凈水瓶、構思巧妙的風水葫蘆加濕器……這一件件精美細膩的土陶制品,既是高雅的觀賞品、收藏品,也是日常生活的常用品。
可誰能想到,這些令人愛不釋手的藝術品卻出自一名地道的農民之手。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吳貴文。
生在農村,16歲拜師學藝精湛
今年57歲的吳貴文,出生在榮縣較為偏僻的保華鎮紅豆樹村,在家里排行老九。
因家境貧寒,吳貴文念完初中便輟學了。由于身處壇罐窯比比皆是的農村。16歲那年,他拜當地的土陶制作“名匠”張光玉為師,跟師學藝三年后出師。
“做夢也沒想到,當時的師傅后來成了自己的岳父。因為我肯學肯鉆研,師傅和他女兒都很喜歡我?!?1年后的今天,吳貴文回想起當初,依然很感慨。
據吳貴文介紹,跟師學藝的三年中,師傅帶了五個徒弟,自己是五個學徒中學得最快的一個。30多年前做的土陶,全是一些老百姓常用的壇壇罐罐,還沒有現在這樣精致的土陶產品。
扎根農村,41年捏陶癡心不改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一坨泥巴能在吳貴文手中出神入化,那是他41年潛心造就的回饋。41年里,他從未離開養育他的那片熱土,日復一日陪伴著那些有情感有溫度的泥巴。
吳貴文所在村有近10家土陶廠,因而出師后多家土陶廠都爭著要他去干活,但他卻在一家土陶廠整整干了15年??h外的廠家多次邀請吳貴文,都被他婉言拒絕。他說,雖然工資不高,但畢竟是在家鄉,自己熱愛這門手藝活,而且在家鄉越干越有激情,越干越有想法。
“打破傳統土陶產品,探索藝術性土陶制作,10多年前就在腦子里萌發了,那時,除了干‘正事’做壇罐外,還學著做了一些泥人、小茶杯、小花瓶之類的,但沒有市場也就沒有創新的沖動?!眳琴F文回憶說。
吳貴文真正接觸藝術陶,是在2016年。他說,現在的四川省非遺傳承人(土陶)黃斌大師,就是本村人,小時候也一起從事土陶產品制作,2016年受黃斌邀請成立了一個藝術陶“三人工作室”,專門設計、制作帶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土陶產品,因為濃厚的情趣,吳貴文和黃斌等三人走到了一起,原本就手巧的吳貴文,在共同設計、制作的碰撞中不斷提升了自己的想象空間,在創新設計路上“越走越遠”。
“三人工作室”合作3年后,吳貴文被特邀到榮縣土陶協會致力于藝術陶創造、土陶制作傳授。這3年中,吳貴文不僅手把手帶著3個徒弟,還為2萬多名縣內外前來土陶創意園體驗的師生、土陶愛好者現場授藝。
深耕家鄉,一把泥土捏出五彩世界
迎著泥土撲鼻的芳香,跟隨吳貴文的腳步,漫步走進位于榮縣土陶創意園的“吳貴文工作室”,琳瑯滿目的土陶藝術品呈現在眼前,這些專屬于吳貴文創意的作品,讓塵封千年的泥土開口向世人“說話”。
這件作品叫“風水加濕器”,伴隨這件土陶作品的旋轉,底部會升騰起薄薄的云霧,似仙境一般;這件作品叫鑼鼓隱形壇,外觀看像一個精美的鑼鼓,但里面卻大有文章,揭開頂部第一個蓋子,壇形畢露,再揭開里面的蓋子就可以泡菜,放在大堂可以做裝飾擺件;這件作品叫“茶水分離杯”,因為茶杯中間多了一件物品,專門裝茶葉,開水入杯,茶葉不會亂跑,取出內件茶蓋與茶杯之間不會有空隙而發出碰撞聲;這一件作品,叫“日月凈水瓶”,這是被四川省鄉村旅游協會永久收藏的“復制件”;還形狀各異,款式各異的花瓶、酒壺、茶葉罐、康熙天球花器、西施茶壺等等。
41年的執著追求,吳貴文這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也贏得了收獲。2021年參加第二屆中國四大名陶陶瓷技藝大賽獲銀獎,2022年被四川省鄉村旅游協會授予“四川省農村手工藝大師(陶藝類)稱號?!彼麆撟鞯蔫尮碾[形泡菜壇,獲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參加西部陶都杯陶藝創作大賽工藝制作比賽獲特等獎;還多次參加市縣陶藝大賽并獲獎。目前,吳貴文也是榮縣土陶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候選人。
人們說,農民離不開泥土,因為它是衣食父母;吳貴文說,他離不開手上這把礦土,因為它讓自己有了追求。
如今,吳貴文一邊專注土陶制品的藝術創作,一邊從事設計,截至目前,他設計研發的藝術土陶作品種類近100種,鑼鼓隱形壇以800元的價格賣出10多個后,網上下單訂制的就有近1000單;茶水分離茶杯,以600元以上一個的價格賣出100多個后,下單訂制的有500多單。
(來源:榮縣微報)
編輯:游江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