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2023-10-22
幾天前,66歲的王大爺突然無明顯誘因出現左腿麻木、左手握物不穩,伴行走不穩的癥狀,前往當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急性腦梗塞,予以保守治療。
治療期間行腹部增強CT意外發現有腹主動脈瘤,最粗直徑約6cm,當地醫院隨即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并告知王大爺家屬:瘤體巨大,隨時有破裂風險,需要盡快手術治療。
為尋求進一步治療,王大爺家屬經朋友推薦,聯系到了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介入診療科袁罡主治醫師,得知這種疾病可以通過微創手術治療,便迅速帶著老人家來到醫院就診。在袁罡主治醫師的幫助下,王大爺很快辦理好了入院手續,急診以“腹主動脈瘤”收入CCU(心臟重癥病區)。
入院后,值班醫生迅速完善了相關輔助檢查,主動脈CTA提示:腹主動脈下段及雙側髂總動脈瘤形成,腹主動脈瘤大小約107mm*61mm*52mm;左側髂總動脈瘤大小約21mm* 36mm;右側髂總動脈瘤大小約37mm*44mm。
術前影像
因患者瘤體較大合并雙側髂動脈病變,病情復雜…… CCU(心臟重癥病區)及時邀請了介入診療科、麻醉科會診評估手術及麻醉風險。袁罡主治醫師會診后及時向斯光晏主任匯報了患者的病情并迅速組織科室討論,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微創介入治療方案。
術中支架開窗
由于患者動脈瘤的瘤頸較短(距離左腎動脈不足10mm),經過全科討論后決定為患者實施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腔內隔絕術(EVAR),術中在體外預開窗覆膜支架重建左腎動脈以延長支架近端錨定區。
術中影像
一切術前準備就緒后,斯光晏主任帶領團隊在全麻下為王大爺實施腹主動脈造影+腹主動脈瘤、髂動脈瘤腔內隔絕+左腎動脈開窗支架置入+右髂內動脈栓塞術。手術順利,術后患者恢復良好,住院1周后康復出院。
術后影像
袁罡主治醫師介紹:腹主動脈瘤并不是一種腫瘤,而是指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炎癥、感染、遺傳等因素導致腹主動脈壁薄弱,在高壓動脈血流作用下發生直徑擴大,形成腹主動脈瘤樣擴張,通常直徑增大50%以上定義為動脈瘤。通俗來講,腹主動脈瘤就是肚子里的主動脈血管不斷擴張所形成的“瘤樣”包塊。腹主動脈瘤病情兇險,若不及時治療,??梢蛄鲶w破裂而導致死亡。
由于多數腹主動脈瘤無明確的臨床癥狀,因此常被忽略,一般在體檢或腹部手術時意外發現。發現時往往瘤體巨大或出現破裂先兆,如腹痛加劇或突發腹部劇烈疼痛。一旦瘤體破裂,體內短時間大量出血會導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有研究顯示,腹主動脈瘤破裂后死亡率可高達90%。此外,對于瘤體直徑>7cm者,死亡率也高達70%-80%。所以,提高對該疾病的認識,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老年男性、高血壓、肥胖
高脂血癥患者及長期吸煙者
往往是腹主動脈瘤的高危人群
建議65周歲以上高危人群定期體檢
可以行腹部超聲或CT篩查
早期發現腹主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如何治療
當腹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cm時,原則上建議手術治療。傳統治療以開放式手術為主,但開放手術具有創傷大、風險高、出血多、手術時間較長且術后容易并生感染、吻合口出血、假性動脈瘤以及腸梗阻等缺點。
腔內治療如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EVAR)作為介入微創治療的代表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療效確切等優點,因此,微創介入治療已成為目前大部分手術治療腹主動脈瘤的首選。
王大爺術前已發腦梗塞,且CTA提示瘤體較大,瘤頸短(不足10mm)還合并雙側髂動脈瘤,開放手術風險高、難度大,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介入診療團隊通過仔細研判術前影像,做好充分術的前準備利用體外開窗技術重建左腎動脈完美解決了短瘤頸的難題,為患者拆除了埋在肚子里的“不定時炸彈”,最終王大爺化險為夷!
斯光晏
教授
放射影像科主任兼放射影像科介入診療組主任
擅長于布-查氏綜合征經血管治療、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各種血管及腔道內支架成型術、腎癌術前栓塞術、盆腔腫瘤栓塞術、各種囊腫抽吸固化術、消化道大出血的DSA診斷及栓塞術、大咯血的DSA診斷及栓塞術、椎間盤突出癥的介入治療等。
袁罡
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
四川省腫瘤介入專委會委員,四川省醫學科技創新研究會血管外科協同創新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介入診療工作6年,對血管外科及介入診療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微創介入診療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
(來源: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編輯:肖昂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其他